9/8日非常晴朗的一天,七點半到了水社停車場,

等了半小時,另外兩車的泳士們集合完畢後,便往朝霧碼頭前進

沒有網友所講的塞車/隊伍混亂(可能從名間水里入日月潭緣故,沿途不見有何塞車的)

約半個小時大家就領到泳帽了,又過了約半個小時

09:10,就通過三道管制線,我和剛升小六的兒子就順利下水了

除了近碼頭處外,完全感覺不到有兩萬五千零六人要去泳渡

同隊的人也不用去管全部同時下水了沒,但一定要至少兩人相約好,一齊游,互相照應

下水後,約10公尺後,我就和兒子先慢慢騎著浮標游出去了~

 

游出去沒幾公尺後就踏不到底了,那種感覺是有點驚恐和興奮的~

兒子一開始就想游,我要他先騎在浮標上,慢慢來,先適應這裏的感覺...

 

蠻怪的是,游到第一個大黃氣球標點是500m,但事實上游了很久,約25分

但游到第二個大黃氣球標點1500m卻很快,卻不用25分 (第一個氣球應是750m)

整個過程中,我幾乎沒正常游到,就全趴騎在浮標上,雙腳單手用蛙式踢

這一式有刻意練,練到比一般人游蛙式的速度還快一些,而且還省力,

因為,曲著浮標當救生圈游較慢,而浮標橫擺著游更慢 (不穿水母衣胸口腋下必磨擦傷)

 

雖然在暑假一週2次自我泳訓中,我一小時可以用蛙式游1500m,

但我從來沒打算再加強訓練強度,也沒打算"真的"在日月潭游

大人可以游的很快,小孩跟不上也沒用,倒不如多思考如何幫小孩分配體力

安全平順地游完全程;

所以最後幾次的訓練,花了一部份時間教兒子怎麼騎在浮標上,位置和平衡如何拿捏

 

如果真的兩個人用不等速的蛙游,加上人多,

正常是很快就會游丟的,而且會累到無法掌控小孩動向

 

所以整個泳渡,我都趴騎在浮標,游在兒子前面開路/指引方向,往人少的地方游

往後面問兒子:還可以嗎? 喊喊加油,討論要在哪個浮台喝水,或上去休息之類的

也所以兒子游完全程,也沒被誰踢到

而我自己被踢或踢人,也只有五次,而且都是極輕微,大都是略略touch到

根本沒有以往網友講的踢來踢去無數次,無影腳之類,那麼誇張

 

所以我有點搞清楚了什麼情況會踢來踢去,不外是:

1)你卯起來猛游,前方左右有人,你硬要過去或不想改變自己速度或方向

---主要是你去踢人

2)你沒在看人,或游太慢,後面人群大量追上來時,而你還依然故我,沒有防範

---主要是你被踢

 

在前面的2300m,我盡量要兒子趴騎著游(如上圖,可配合單手撥水),保留體力

依我們前進的速度,應該是一般泳士還略快,故大都在閃人和超前

有些人試著自由式斷斷續續游,忽然由後方超車而來,但最終還是比我們慢

要正常游,還是可以的,扣除前後,中間3/5水程其實還算好游

當然這和在游泳池游泳是完全兩碼子的事,

在游池練的是體力,但日月潭游除了要偶爾變換方向,

還要順應一波波的浪潮,小孩子會覺得很好玩

但非常不利於節律性游動,所以應該會游游停停,嗆水喝水不少

試游了100m,我便放棄了,因為我還要往後看,看顧兒子,不如不游,

尤其最後一千,水道漸小,大家都衝刺起來,有點亂,此時超很容易走失

 

過程中,我們在29號左浮台,我們靠近讓救生人員餵水

在49號左浮台(僅剩最後一千公尺)

我們問過救生員後,就上浮台休息/吃東西/喝飲料/打電話報平安/照相,還蠻好玩的

時間過的很快,這些動作都是很緊湊連續的,但沒想到這樣就過了18分鐘

和救生員道謝後,我們便向最後1000m前進

最後我們用了約半小時,把最後的1000m游完

這1000m就放給兒子蛙游,往後看兒子隨著浪波高起又降下,就算游蛙式,

應該也是很累,水應該會喝不少吧,兒子似乎沒什麼停,就一口氣游下去,

蠻令我欽佩的,我想他應該很累吧

上岸後,先去原團報到,領好紀念衫/毛巾/飲料/便當/船票,先坐回水社碼頭

全程我們花了1小時58分,扣除上休息浮台的18分,有1小時40分的潛力

報到時,大約有一半再多一點的人還沒上岸 

如同領隊阿粉姨所說,一般人游完約會耗2~3小時,還蠻準的

所以給我們4個小時,九點下水,游完+坐船+用餐,最慢下午一點回停車場集合

在這次泳渡日月潭初體驗前,當老爸的我,作了不少網路功課,讀了不下30篇的

網路泳渡文章和Youtube相關影音,在這兩個月中反覆品嚐思索:

 

有一類人,一開始就苦訓自己,可以游到1小時1800m,

下去日月潭果真不到1個半小時內就上岸了(潭深浮力大+可順著浪波出力,會比平常游快2-3成)

完成了自己一人猛游獨游後,

上岸才覺得有點空虛和失落,好像把"泳渡"看得太認真的了,沒有享受到其它的感覺

 

有一類人,一群人存心去玩的,可以游到三個多小時才上岸,玩得不亦樂乎

但通常會被晒傷,或被其它泳客踢得蠻嚴重的,因為太慢時,這種機率會大增

 

雖然有人說,在泳池只會游個幾百公尺,光靠在浮標上踢腿,就可以泳渡了

但是我親身所見看來,來參加的人:

1)至少有二成的人蠻會游的:

  不管是本來就擅長(泳隊/救生員/教練),或練到一小時可在泳池游1800m以上的

2)至少又有三成的人,是平常就有規律游泳的人:

  當運動的,比方早泳,或固定一星期去游幾次的

3)而又有三成的,會游,而且能在游池游個500m公尺的:

  以前早會游,但沒刻意再拉長耐力的

4)只有不到二成的人,是不太會游/心存僥倖/來讓人家拉/大夥一起來玩的:

不過這樣子,有緊急情況的機率會比較多(比方:驚險/受傷/失聯/體力耗盡)

 

*據網路新聞,今年半途放棄的快近兩成,其實比例也不低,

還有不會游泳的人原想靠浮標踢水,300m就失溫發抖上岸的

我自己也看見到在1500m浮台處,有好幾個年青人上船棄游的,覺得很可惜~

勸告大家,要去泳渡,還是要學會游泳,再操練一下體能,作點準備功課再上吧!

 

所以蠻建議的,如果要讓自己的平順的完成泳渡,

請至少練到連續能游上1000~1500m(每500m用15-20分,再喘息1~2分鐘再游無妨)

小朋友則慢慢訓練他能游一段500m後隨它去玩,

再慢慢訓練他間隔個15分鐘,能再游第二段500m即可;

這樣要游完日月潭泳渡,可以在120~80分內完成,也能休息到

也不至於游得太累太狼狽或出現狀況;

至於實際放開浮標游的距離要多少才好呢? 我覺得總計有游個1000m就很讚了,

不要太勉強,而把自己搞得太累或有點失控

 

你可以預留至少一半的水程在浮標上踢水,別傻傻地想從頭游到尾,因為這樣太耗力氣,

真的游,有時也不是游很快(方向偏了/浪來打偏/有人擋道)氣不順還累個半死,

不是超強者,勿試

 

當然如果你也想帶小朋友來泳渡,當個前導或後援者,

你至少還要比小朋友多800m以上泳池距離的耐力才好

 

當天中午1:30我們全車離開水社碼頭,還去一南投景點玩,感覺游完並沒想像的累

兩人隔天起來除了臉上有個區塊較黑外,我覺得肩膀有點痠脹外

並沒有覺得有其它不適的,兒子隔天上課回來也沒有什麼不適或痠痛的

 

陪小朋友讓他能有特別長成體驗,或許是我游完後不覺的有何失落或空虛的原因吧

不然準備了兩個月的泳渡,兩個小時,咻一下就完結了,很容易留下莫名的錯愕

這兩個月對我來講,真的是人生以來最健康,最規律的兩個月

兒子去完後,還吵著明年要再去,或許吧,看看,說不定明年我們父子還會再去呢!

有了這次經驗,下一次,

我或許會帶著單眼下潭到處去拍,嘗試用新的角度去感受泳渡之美

這次我就看到一個這樣的人,可能是記者吧! 

只不過,那時兒子在旁邊作什麼好呢? 

給他一個數位相機,看他能不能也養成拍照的嗜好~哈哈

(下圖是泳渡前一個月去基隆玩,下大武崙沙灘區試游海水)

 

最後,還是寫一下一些沒提到的心得:

魚雷浮標,我在網路上買一支不含運NT$500;長袖水母上衣約NT$1200,

  選白色是少人穿,兩人易見彼此;

  除了防晒,還有很重要的是防趴在浮標上的磨擦傷

 

●趴在浮標上,有三種游法,騎著游的速度大於橫放/彎曲成救生圈狀

    甚至比一般人游蛙式還快

 

●我們的浮標上頭尾都有束"護大腿"(就護膝那類的彈性套),那是專門買來

  用來夾巧克力/保特瓶飲料/拖鞋

  為何不用乖乖桶,或一個塑膠帶裝就好呢? 別忘了,這個浮標,

  我們是用來騎著游的,如果有異物掛著,浮在兩側,你的手便無法撥水

  所以所有要帶的東西,全部都附夾在其中(側/下),並保持有一面是平的,

  人才能趴上去

 

防水袋是很不可靠的,

  你可以在家裡先試看看,裝一些錢幣和一張紙,在30cm水壓下會不會入水

  我買的兩百元等級(兩封口+魔鬼氈)的,防水能力超差的,可能防下雨用的吧

  連帶都沒帶去

 

手機(最好是零元手機,體積小)和數位相機,

  可以用最小的Lock&Lock盒裝,防水力超強

  不過Lock&Lock容易被扳開,入水前請再橡皮筋束一下

 

如果你也有打算趴在浮標上一半的水程,

  你的眼鏡可以使用眼鏡帶防跌入潭,戴眼鏡趴著游視野,還是比泳鏡廣太多了;

  我買到的眼鏡帶上還穿兩塊小浮板,落水眼鏡還會被懸在水面上;

  當你真的要游泳的時候,我是直接將眼鏡折合起來,轉一下眼鏡帶,

  可以塞在背部的水母衣內

 

當天泳渡早上用完早餐後,可以再多吃一根香蕉,富含鉀離子,可防抽筋

 

如果你怕的你小朋友游到一半無力再前進,

  可以帶一條斜背包取下的帶子(約1.5m長)

  將兩人的浮標連上(浮標頭尾都有環),

  兩人都趴騎在浮標上,你踢水拉著他前進也行

  聽說有用連環計的,綁了好幾個小孩游的,有點恐怖;小朋友還是要練好1000m再上吧

  剛開始怕小朋友會有狀況,可以先順右線/左線,靠著救生浮台游

 

如果你怕臉部晒傷,除了塗防晒油外,可以找一條薄毛巾,對剪成兩長條,

   兩端塞在泳帽內,繞頭半圈,保護兩頰,直接買面罩也行,但拍照時,

   別人就不曉得此人是誰; 後來我想想,幾次回頭看兒子,瞬間那一秒,

   是找不到人的,但託這塊繞頭毛巾的福,下一秒再辨認,我就找到了,

   所以這塊毛巾也挺管用,比穿白色的水母衣更清楚

 

●留下美好的回憶是很重要的,那天我只帶了一台小DC:

    拍照的位置除了未下水前的岸邊,還有游泳中途的49號救生浮台上;

    為了配合拍照,上浮台後還叫兒子重新下水,擺幾個樣子,我幫他拍;

    其實買一台300元的防水照相機(拍完要沖洗底片)在泳渡過程中拍是可以考慮的,

    因為拍下泳渡中隨著浪波上下的那個模樣,應該更有回憶的價值! 

   至於一般DC的防水套,雖然買了,我還是不敢嘗試

 2014與子再次泳渡日月潭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l805hsp762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